去年到今年,別克的變化可以用天翻地覆形容。
從GL8獨力支撐,到昂科威S白金版、別克GL8陸尚齊頭并進,還有多款先導概念車蓄勢待發;從源自通用汽車的模塊平臺,到超級融合架構逍遙、超級插混系統真龍、超級電池平臺奧特能2.0呼嘯而至;上海車展,有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面市,還有6輛“至境”品牌的新能源車型鎖定12個月內陸續投放。
到2026年,上汽通用新能源產品的銷量占比會達到50%以上,到2027年甚至達到60%,這些新能源產品目標都是必須要盈利的,不會再做虧本的生意。
從士氣低迷到煥發生機,從收縮防守到全面出擊,別克的變化令很多人心生疑惑,怎么突然就支棱起來了?這是找著卡茲尼神殿了,還是月光寶盒到貨了?
簡單復盤其中的關鍵,別克至少做對了兩件事:激發創新活力與盤活內生動力。
激發創新活力,首先是全面授權,有本地決策才有快速響應,才有向新而行。
今天的中國市場,無論是技術演進迭代的速度,還是用戶對便捷高效的渴望,都不是東京、斯圖加特與底特律可以憑欄想象;即使是親赴展臺調研、現場召集評審,也只能是蜻蜓點水,難以深入其中,更不要說感同身受與洞悉關竅了。
2024年通用汽車已將別克的品牌主導權與產品定義權交給上汽通用,而今年上市的GL8陸尚馬上就讓你知道厲害:上市兩周,大定破萬——相當于以一款車、14天時間,拿到MPV市場全年銷量的1%!
這就是市場的力量,這就是激發的活力。
安徽小崗村包產到戶,核心不是那張按了手印的承包責任書,而是農民擁有土地所有權,打出的糧食有很大一部能夠歸自己支配,育秧整地施肥防蟲自然有了積極性,糧食產量大幅提高不過是結果;
上海浦東成為現代工業基地,關鍵也不是經濟特區的扶持政策,而是經濟體制改革邁出大步,生產力要素開始流動,長三角經濟由此飛躍,才有今天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以及高端裝備制造的突破與領先……
其實,有見地有膽識的都已經動起來了。
豐田汽車推“中國首席工程師(RCE)計劃”,將研發決策權轉移至中國本土,將研發主導權交給本地團隊。RCE不只是參與研發,更需持續響應市場反饋并承擔迭代優化責任。
寶馬集團在華設研發副總裁,并向董事會和集團研發副總裁匯報。提升匯報層級只是表象,中國研發的決策權提高,中國需求的權重增加,才是關鍵。
大眾汽車在華研發體系為VCTC與CARIAD中國雙線推進,前者是獨立與狼堡的具備技術決策權與驗證能力的研發實體,后者則在快速吸收本土經驗,實現能力的本地化,即將全面開花的CMP與CEA,就是因它們而來……
盤活內生動力,不僅需要執行力,更需要組織架構的優化升級,甚至是打爛壇壇罐罐之后的重生。能引導銷售、促進銷售、服務銷售的組織架構,才有存在的意義。
這就像一家餐廳,所有工作都要圍繞客戶的就餐體驗展開。員工打卡、開飯的時間,要跟著客人的飯點兒走;餐單設定進貨采買,要隨著客人的口味變;店面設計餐具更新,同樣要隨著客人的喜好定……
在餐廳,客人高興來開心走,是一天工作的目標,畢竟有人來吃飯才能開門做生意;在車企,把產品交付客戶,就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一切工作的目標。畢竟,沒有交付,就沒有利潤,更沒有價值——不僅客戶看你不順眼,股東看你不順眼,連鏡子都看你不順眼。
常規架構下,規劃、銷售、市場、大客戶、二手車……每個大部門都有垂直管理職能;而大部門下,還會有小型Team對單一產品或活動負責。但它們都更樂于各司其職,即使機制設定了責權的重疊與掣肘,也不會擔責具體產品的成敗得失。
攬權時伸手、擔責時甩鍋。這樣被人為切割的職能模塊,是不是真要留著過年?
別克品牌在2024年啟動了一項試驗。市場營銷部下,為單一產品組建“戰隊”,統籌調用人力、財力與物力,責任指向產品的最終銷量;而原有的規劃、銷售、市場、大客戶甚至公關團隊,都成為實際上的“二級部”,為“戰隊”的戰術行動提供專業服務。
“戰隊”提升了產品銷量,GL8 PHEV在38萬元以上市場的占有率接近七成,全新GL8陸尊訂單環比上漲74%;君越2025 白金款上市帶動別克展廳客流提升近三倍;“戰隊”增強了產品競爭力,第二排云感禮賓座椅、NOP智慧領航、AI大模型智能語音助手已經成為別克的新標簽……
上汽通用總經理 盧曉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說,上汽通用汽車今年一季度終端銷量是12.9萬輛,完全超越董事會設定的目標;而且連續兩個季度保持盈利,公司健康度已經回到正常運營水平。
電動化的產品有了,隨時可以上場開打的“板凳”也有很多;智能化的方案定了,本地技術賦能,直指中國需求……但合資的路要走下去,甚至跑起來,首先要把市場的事交給市場去做。沒有打破壇壇罐罐的勇氣、身中萬箭千刀的預期,就不要去想轉型復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