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年,多個品牌的車型進入召回行列。日前,《消費者報道》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在2024年內發布的乘用車召回公告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為消費者帶來2024年全年汽車召回大數據報告。
召回概況:德系車最多,新能源車占比超四成
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國內市場共實施汽車召回190次,召回汽車總數超過1119萬輛。需要注意的是,商用車、摩托車、汽車配件等的召回數據并未計算在內。
從品牌國別分析,德系車召回數量最多,超過405萬輛,占比36.2%。美系車緊隨其后,召回超過354萬輛,占比31.6%。日系車位居第三,召回超過168萬輛,占比15.1%,而自主品牌也有超過44萬輛汽車被召回。
從品牌出發,召回數量最多的品牌是特斯拉,召回超過339萬輛,寶馬次之,奔馳、本田(不含謳歌)和雪鐵龍分別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從車型來看,特斯拉Model Y和特斯拉Model 3包攬前二名。雪鐵龍世嘉、寶馬3系和寶馬5系分別排在第三、第四和第五位,均有超過60萬輛汽車被召回。
今年上半年,共有超過368萬輛新能源汽車被召回,占比近33%。其中,召回數量前五名的新能源車型中,特斯拉的車型占據三席。此外,比亞迪海豚有超過5.1萬輛汽車被召回,保時捷Taycan召回超過3.4萬輛汽車。
召回涉及問題方面,燃油車和混合動力車型的發動機相關問題最為突出。新能源車方面,動力電池安全問題涉及次數較多,而軟件控制/駕駛輔助功能也占比較高。
品牌分析:特斯拉召回數量最多,本田召回近百萬輛
2024年召回的車輛中,多個頭部品牌成絕對“主力”。
2024年,特斯拉召回車輛數量最多,召回超過339萬輛汽車。緊隨其后的寶馬召回超過245萬輛汽車,而奔馳也召回超過137萬輛汽車。自主品牌中,長安召回數量最多,召回超過20.3萬輛汽車。
特斯拉召回的車輛中,大部分與其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相關。關于“在自動輔助轉向功能開啟情況下,駕駛員可能誤用2級組合駕駛輔助功能,增加車輛發生碰撞的風險”的問題,特斯拉召回車輛超過161萬輛。
此外,特斯拉不少車型還因車身相關缺陷而被召回,比如“因前備箱解鎖后車輛無法發出‘前備箱未鎖緊’的提示”,因此問題召回超過168萬輛汽車。
本田(不含謳歌)召回的汽車中,包括雅閣、皓影、奧德賽、飛度、繽智、CR-V、XR-V、INSPIRE等熱銷車型。此外,本田(不含謳歌)還召回多款油電混合車型,包括混動版INSPIRE、混動版CR-V、混動版皓影等。本田(不含謳歌)召回車型涉及的問題,包括燃油泵工作不良導致行駛中發動機熄火、制動系統安全隱患等。
其他日系車方面,豐田(不含雷克薩斯、皇冠)召回超過42萬輛汽車,涉及大量油電混合車型,涉及燃油泄漏、制動距離變長等安全隱患。
其他合資品牌方面,福特(不含林肯)召回超過8萬輛汽車,其中探險者召回超過6.2萬輛,涉及燃油泄漏風險。
豪華品牌方面,多個豪華品牌召回多輛汽車。寶馬召回的車型中,涉及3系、5系、X1等熱門車型,主要涉及制動系統安全隱患。
奔馳召回近137萬輛汽車,涉及奔馳C級、奔馳S級、奔馳GLC等熱門車型,除了涉及燃油泵等主要零部件的安全隱患,還涉及“不正確的粘合劑或其他維修偏差導致前風擋玻璃和全景天窗之間未被正確粘接”的“低級失誤”。
除了頭部豪華品牌之外,多個二線豪華品牌也在召回之列。“加價神車”雷克薩斯召回近24萬輛汽車,其中包括超過10.1萬輛雷克薩斯ES 200和超過8.3萬輛雷克薩斯RX。近年來在中國市場銷量不佳的英菲尼迪,也有超過6.1萬輛汽車被召回。此外,沃爾沃和林肯分別有超過1.2萬輛和1.3萬輛汽車被召回。
自主品牌方面,長安召回數量最多,超過20.3萬輛汽車,比亞迪召回超過11.3萬輛汽車,廣汽傳祺召回超過7.4萬輛汽車,東風風神有超過4.1萬輛汽車被召回。
車型分析:特斯拉Model Y最多,前十名寶馬占四席
2024年,召回數量最多的車型是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3排在第二位,兩者合計超過330萬輛,占特斯拉召回總量的97.3%。
召回數量前十名的車型中,寶馬的車型占據四席。其中,寶馬3系和寶馬5系均召回超過66萬輛。奔馳方面,奔馳C級、奔馳E級、奔馳GLC、奔馳GLE和奔馳GLS均召回超過10萬輛,其中,奔馳C級和奔馳E級均召回超過15萬輛。
現代ix35召回超過42萬輛,涉及發動機艙起火隱患。東風本田CR-V有超過25萬輛車被召回,涉及與燃油泵、制動系統和蓄電池相關的安全隱患。值得一提的是,東風本田CR-V召回的車型中混合動力車型占比超過67%。
自主品牌車型方面,長安CS55PLUS數量最多,有超過20.3萬輛汽車被召回,涉及360度全景影像顯示異常問題。廣汽傳祺GS8有超過7.4萬輛汽車被召回,涉及儀表盤無法顯示車速等信息的安全隱患。比亞迪海豚召回超過5.1萬輛,涉及電動助力轉向管柱缺陷導致車輛相關零部件存起火風險。
新能源車型方面,多個合資或進口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在召回行列。本田的CR-V插混版和皓影插混版車型分別召回超過2.1萬輛和7700輛。豪華品牌也有多款新能源車上榜,包括寶馬iX1召回超過1.2萬輛,沃爾沃XC40 RECHARGE召回超過4116輛,奔馳EQE召回超過2447輛,而保時捷Taycan也有3.4萬輛汽車被召回。
此外,2024年上半年共有近54.3萬輛混合動力車型在召回行列,包括東風本田CR-V銳·混動、一汽豐田卡羅拉銳放雙擎、起亞極睿混動版等。
涉及問題: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安全隱患突出
2024年,發動機相關故障和安全隱患仍是燃油車被召回的主要原因,排在召回原因數量的第四位。此外,變速箱和燃油泵相關安全隱患以及燃油泄漏問題也多次發生,“三大件”問題仍是燃油車故障“重災區”。
新能源車方面,與動力電池安全問題相關的召回數量排在召回原因總數的第三位,主要涉及動力電池軟件或硬件故障導致車輛在行駛中失去動力、電池熱失控等問題。
此外,軟件控制/駕駛輔助功能涉及的召回數量排在第二位,主要涉及軟件控制模塊、安全駕駛輔助功能、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等方面的故障和安全隱患。目前,智能化配置已經成為汽車的“標配”,提升相關功能和配置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已經成為各大車企的必修課。
多媒體系統方面,中控屏的做工和安全問題值得關注。今年4月召回的1.6萬輛比亞迪海鷗,就存在因攝像頭驅動軟件問題導致倒車畫面無法顯示的安全隱患。目前,中控屏幕已經成為新能源車爭奪的重點,其做工水準和安全指數值得關注。
可以看到,隨著電氣化和智能化配置在汽車產品中愈發常見,汽車的故障除了與“三大件”相關以外,也更多地與車機系統、智能輔助駕駛等相關,這也表明各大車企不能簡單地堆砌功能和配置,還要提升相關零部件的制造工藝和穩定性。
召回措施:更多車企開始使用OTA完成召回
召回措施方面,去年共實施12次OTA遠程升級來完成召回,其中特斯拉共7次使用OTA遠程升級完成缺陷車輛召回。
需要說明的是,OTA遠程升級雖然代表了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有車企以“系統升級”“用戶禮包”“客戶關懷”等類似字樣,在未向監管部門備案的情況下對車輛進行遠程升級,并未通過正常的召回流程來解決車輛的質量通病。
不過,隨著2020年和2021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兩次發布相關通知,明確生產企業“采用OTA方式對已售車輛開展技術服務活動的,應按照《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及《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發展局備案。”這項政策的發布,對于一些車企試圖通過OTA升級的方式掩蓋產品缺陷的做法起到監管作用,規范了車企的OTA升級措施,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結語:消費者發現汽車質量問題可及時投訴反映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走高,與汽車相關的消費維權也隨之增加。
盡管召回行為或許短期會影響銷量,不過此舉能及時消除車輛的缺陷,避免因設計或制造問題引發安全事故,體現車企對消費者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重視,推動行業整體制造質量的提升和技術研發的進步,促進汽車行業良性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用車體驗。
因此,對于廣大車主而言,發現車輛存在質量問題后,可及時通過各種合法渠道反映問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