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曝光和流量一直是關鍵,這對于品牌的建設和推廣至關重要,甚至比產品本身還要影響車企的發展和進程。目前中國汽車市場,除了熱度持續高漲的小米汽車,緊隨其后的應該就是與華為緊密聯系的鴻蒙智行了,近一年以來,問界憑借M7和M9兩款車型打開了市場,銷量也一直穩居新勢力前列,但相比問界品牌的火爆和出圈,同為鴻蒙智行旗下品牌的智界卻是另一番景象。
智界汽車從2023年底首款車型發布至今已經過去了一年半之久,但這個品牌在普羅大眾心中的形象和知名度依然和問界存在較大差距,銷量表現更是如此。發布前,智界唯一一款車型S7的銷量長期處于低迷狀態,直到智界R7上市后才首次月銷量破萬,不過遺憾的是,智界R7的高銷量只維持了短暫的三個月。
2024年12月,智界R7推出增程版本、同時新款S7降價增配,品牌兩款車型雙雙上新,在這個本該迎來大賣的時刻,然而智界品牌的整體銷量反而一再下滑。從2025年1月開始,智界品牌連續四個月銷量下跌,主力車型智界R7并沒有由于增程車型的到來升溫,而始終不溫不火的更是徹底沒了人氣,截至剛剛過去的4月份,智界品牌的銷量已經暴降至月銷5000臺左右。
從產品本身來看,智界S7和智界R7并沒有什么硬傷,外形秉承家族式設計,智能化方面搭載鴻蒙座艙和華為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動力性能和續航均為主流水平,而且兩臺車的后排空間都非常寬裕,優勢亮點和功能配置在同級別都可圈可點。不過在定價上,智界S7和智界R7確實也比同級競品略高,智界S7最初24.98萬元的起售價相比直接競爭對手小米SU7高出不少,即便如今入門價格降低后,22.98萬的價格還是高于小米SU7、小鵬P7+等同尺寸車型,缺少品牌溢價、價格也沒有優勢,競爭力自然差一些。
當然除了定價,實際上智界更多的問題在于外部的品牌競爭。要知道,智界S7的二次發布遇到了汽車行業的現象級車型小米SU7,而智界R7發布的同期競品眾多,樂道L60、極氪7X哪一個都不是好惹的對手,更何況上市三個月后又碰到了新款特斯拉Model Y發布。另外更重要的是,作為智界品牌當下的主力車型,定位中大型SUV的智界R7和問界M7重合度過高,尤其是增程車型上市后,考慮到同樣的動力形式、相近的功能配置以及近似的尺寸,那些沖著“華為”買單的消費者自然會傾向于品牌價值相對更高的問界,同為鴻蒙智行旗下車型,如此內斗必然導致此消彼長。
前不久智界品牌官宣了劉亦菲作為其品牌代言人,由劉亦菲在娛樂圈的咖位不難看出,華為和奇瑞對于智界品牌的投入并不吝嗇。不過明星代言更多的作用是推廣,而想要在銷量上找到突破,并不能依靠有限的粉絲群體來實現。智界品牌既然面向更年輕的群體,那么就應該思考年輕人想要的是什么,除了更有誠意的價格,與問界品牌打出差異化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