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發布的財報業績會上,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展現了對未來科技領域的深遠布局,他宣稱:“理想汽車的目標是成為AGI(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終端企業。”這一表態標志著李想的視野已超越傳統造車領域,轉而聚焦人工智能這一前沿科技。
盡管造車仍是理想當下的核心業務,但李想明確表示,這只是實現他心中更大理想的途徑。他指出,未來理想汽車在AI領域的研發投入將顯著增加,而這一切都將基于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事實上,理想汽車在新勢力陣營中是為數不多能夠實現自我造血的企業之一。
據財報顯示,理想汽車在2024年實現營收1445億元,同比增長16.6%,連續兩年營收突破千億大關。第四季度凈利潤為35億元,全年凈利潤達到80億元,年度經營現金流高達159億元,公司現金儲備截至2024年末已增至1128億元。這些亮眼的數據背后,是李想對產品和市場戰略的精準把控。
然而,漂亮的財報背后也隱藏著一些挑戰。進入2025年,理想汽車新勢力月銷量第一的寶座被小鵬汽車奪走。同時,理想在純電市場的嘗試也遭遇挫折,去年純電MEGA車型的上市并未達到預期效果。面對這一困境,李想并未退縮,他在財報會上宣布,今年將推出兩款全新的純電SUV——理想i8和理想i6。其中,理想i8的外觀造型已近日公布,摒棄了MEGA備受爭議的尾部設計。
在電動汽車產品擴張的同時,李想也將目光投向了AI大模型領域。他強調,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AI大模型,都需要依靠理想現有的盈利能力來支撐。然而,同時推進這兩個燒錢項目也讓李想不得不直面資金承受能力的拷問。為此,他需要尋找更多的資金支持,以實現電動車和AI的雙線作戰。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在2024年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了31.9%,達到80億元。這主要是由于不同產品組合及定價策略的變化所致,盡管部分被成本下降所抵銷。其中,理想L6作為一款起售價為24.98萬元的車型,全年銷量達19.2萬輛,占總銷量的38%。但其毛利率顯著低于高端車型,導致整體車輛均價下降,直接拉低了毛利率。為了應對市場競爭,理想也不得不卷入價格戰,多款車型價格下調,同時還推出了0息購車金融方案。
在研發方面,理想汽車2024年的研發費用達到111億元,同比增長4.6%,重點投向智能駕駛、基座大模型及純電技術。盡管研發投入有所增加,但相較于銷售及管理費用的增長,研發費用的增速顯得較為緩慢。全年銷售及管理費用達122億元,同比上漲25億元,這主要是由于員工數量增加和門店擴張導致的租金成本上漲。
在財報電話會上,李想詳細闡述了理想汽車在AI領域的愿景。他預測,未來世界將有三類機器人:L4級別自動駕駛空間機器人、增強人類能力的機器人以及空間內的人形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覆蓋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類似于今天人們使用蘋果產品時的多樣化體驗。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理想汽車已經啟動了集視覺、語言、行動模型于一體的下一代技術架構VLA模型的研發,并計劃與理想i8同時發布。
然而,從“汽車制造商”轉變為“AI科技企業”并非易事。特斯拉雖然通過技術前瞻性投入和資本運作能力成功將自己包裝為AI公司,并在資本市場獲得高溢價,但其FSD在中國市場并未獲得消費者認可,人形機器人Optimus也仍處于Demo階段。對于理想汽車來說,先攻破L3和L4級自動駕駛才是關鍵。
在控制研發投入的同時,理想汽車也在尋求新的增長點。李想表示,如果純電新車再次潰敗,理想將推出理想L系列和理想MEGA的“智駕煥新版”。這一微調能否讓市場接受,仍需時間驗證。但無論如何,李想已經帶領理想汽車在電動車和AI的雙線作戰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